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毛泽东从“反蒋抗日”到“逼蒋抗日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周恩来虽说是跟张学良头一回见面,才说了几句话,便猛然缩短了两人间的距离。

据周恩来回忆,他跟张学良一见面便说:“我是在东北长大的。”张学良当即接上去说:“我知道,我听我的老师张伯苓说起过。”

张伯苓,天津人氏,曾创办天津南开中学、南开大学(后来,在1948年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)。周恩来十五岁时就读于南开中学,校长便是张伯苓。

周恩来觉得奇怪,张学良怎么也是张伯苓的学生?

张学良笑道:“我原来抽大烟、打吗啡,后来听了张伯苓的规劝,完全戒除了,因此拜伯苓为师。”笑罢,张学良又道:“我和你同师。”

这别具一格的寒暄既毕,双方便切入正题。

对于共同抗日,双方无须多言,早已一致:日军占据了东北军的老家,使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西北,东北军全军上下一心抗日,与中共的抗日主张完全吻合。

周恩来跟张学良会谈的核心是如何对待蒋介石。

周恩来说明了中共的立场:蒋介石奉行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,“安内”即“剿共”,因此中共不能不针锋相对地提出“抗日反蒋”。

周恩来说:“愿闻张将军意见。”

张学良直率陈言。他以为红军是“真抗日”的队伍,这毋庸置疑。蒋介石呢?据他观察,蒋介石也可能抗日,“抗日反蒋”这口号不利于团结抗日。

张学良说明了自己的理由:蒋介石是国内最大的实力派,又是国民党的主流派。如果反蒋,势必抛弃了国内最大的一支力量。蒋介石提出“攘外必先安内”,这固然是错的,但蒋介石并未降日。蒋介石现正在歧路上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finalbooks.work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