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正文 第16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在当年经济市场不正规的年代,很多人致富是挖了国营企业的墙脚,要么是挖国营企业的人才,要么是偷国营企业的技术,这种事高老二一提,我再明白不过了。辽宁是我国的钢铁基地,当时所有钢厂全部国营,高老二又先走了一步。他找钢厂的老朋友,花了很少一点钱买到了吹氧炼钢的方子,开始想建钢管厂了。一个不识太多字的农民居然从北京的中央财政部找到了合作伙伴,商量好北京出资五十五万,不过北京要求在辽宁的亲戚当法人代表。高老二为建厂每天跑东跑西,后来又从鞍钢花一千元买来了技术鉴定,钢管是造出来了,人家卖了钱,也没高老二什么事儿了。其实这没什么新鲜的,我当年的发明项目---计算机外语教学系统,拿到工美去合作,韩景林是法人代表,开始还分点钱,一旦掌握了全套技术,也不是一样拜拜,钱这玩意儿把人往死了熏啊!

说句良心话,高老二的路我都走过,和高老二比起来也强不了多少,何况我是诗书斗车,满腹经纶,在我眼里,高老二开始高大起来。那么是哪阵风把高老二吹到美国的,而且据我所知,高老二家乡的那个县,先后出来四五十人在美国浪迹天涯。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有限制配额的时候,对各省的纺织品出口是个不小的打击,辽宁省采取的策略是在没有配额限制的马绍儿群岛办服装厂,二百多个工人全部来自高老二那个县,高老二也是其中一个。厂是办了,可一年多没生产出一件美国认为合格的衣服,工人辛苦一年,没有任何收入,准备集体到美国领事馆抗议,辽宁省委怕把事儿闹大,号召当地机关干部每人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发给农民,才把这事儿给平息了。那一年算高老二第一次出国,虽没挣着钱,也算开了洋荤见了世面,从此一个心思要来美国了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finalbooks.work

(>人<;)